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及其实效性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09-02-15   点击量:9619
字号:
来源:

由高新一中申报的《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及其实效性评价研究》研究课题(课题负责人:陈微)已经被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为“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教学改革与学科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第二部分——五——1)。本课题中的合作学习是指在政、史、地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要求小组中的每位学生能够承担完成共同任务的个人责任,并通过相互交流、相互支持和相互配合,有效解决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实现小组共同的目标。本课题中的“策略”是指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以及在操作过程中所要遵循的原则。“实效性评价”是指对不同的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效果评估的方法与依据。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实施方案现概述如下:

一、研究背景

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因为在教学目标上,合作学习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学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与统一,同时,还十分注意人际交往的技能目标,并将之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目标予以遵循和追求。在有效的合作学习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还能够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和人格的培育。因此它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已为广大教师所采用。 百度一下“合作学习”,找到相关网页约1,380,000篇,用时0.001秒,这说明目前这个课题是一个热点。

从国外研究现状来看,代表性的研究者有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他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得奖励或者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沙伦博士认为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

在国内,相当一部分学校,合作学习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教师随心所欲,疏于设计,随意运用,或太难,或太易,或不宜,或放而不导,由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改为学生自己做,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少了教师的适时点拨和启发,导致合作学习低效甚至无效。二是学生作而未合,各自为政,只愿意表达,不愿意倾听,合作学习只是形式上热闹。三是参与度严重不均,学习优秀或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学生则成为了多余人,懒于思考,坐享他人之成,达不到交往合作探究,共同发展的要求。

课题研究目标为:探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教学如何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的交往与合作学习为中心,指导我们更好地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以合作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思想、主体教育理论、现代交往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为依托,研究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教学如何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通过变革传统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建立全新的模式——合作学习,从师生互动推向生生互动层面的,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本课题的研究对丰富合作学习的内容、实践合作学习的理论及探索不同操作模式的实效性评估方法有重要的价值,它对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也有积极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内容

1.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构建新的教学与学习模式——合作学习——的不同形式,寻求各形式在教学中具体操作程序,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活动加以逐步完善。

2.在逐步建立起多种合作学习模式的同时,研究教师在教学中对合作学习组织的策略,调控的方法。最后,探索出一套针对合作性学习的科学性和操作性强,具有实效性的评价机制。

三、本课题研究的特点与创新

1.所选择的课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本课题研究者均位于教学第一线,同时,也是新课程教学的实施者。

2.不同学科参与,使本课题提出及研究的问题具有共同性和普遍性,提升了其成果的价值。

四、课题的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充分借鉴相关课题研究经验和成果,大胆创新,在坚持整体性原则、活动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的同时,突出主体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既面向未来,又要脚踏实地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研究工作。

本课题研究采取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立足实践,探索新路。研究过程采取开放式设计、动态式控制,分期分批收获研究成果的策略。开放式设计:研究方案,充分听取专家领导意见,经组内成员讨论修改。动态控制:边实施边研究边修改,不断地完善该项教育过程,保持着较高的研究信度和效度。分期分批收获科研成果:注重研究过程的不断总结和提高,注重阶段性成果的形成和推广。具体研究思路如下:

根据我校教学的实际,按教研组建课题小组。原则上按照“整体部署,小组研究,教师实施”的步骤进行研究,研究的主阵地在课堂。在课题组统一规划调控下,既有课题小组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探索和研究,又有课题小组之间以及实验教师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协作,群体研究和个体研究相结合。我们将营造民主、宽松的研究氛围,实验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所教学生的特点以及本学科的特点,进行体现个性化教学方式的独创性的研究。

教师的教学过程应当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相结合。这一过程始于问题的发现和提出,推进于问题的合作性研究和探索,深化于问题的解决过程。这一过程应是学生愿望的自然流露,是合作性学习的前提。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参与合作性探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这些环节都因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

五、研究的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行动研究的方法:通过设计活动(包括活动的预期效果),实施活动,对活动进行观察和检测,利用观察资料和检测数据进行反思;再设计——再行动——再观察——再反思的多次循环反复,以证明研究假设是否成立的研究方法。

2.文献研究法:收集他人的研究文献,结合本学校的实际,寻找解决本校问题的途径的研究方法。

3.调查问卷法:根据存在的问题,设计能够获得对这些问题的解释或解决的问答题,通过对回收问卷中的答案分析,来获得某种认识的研究方法。

4.访谈法:根据调查提纲,直接与调查对象面对面地交谈,以获得所需资料的研究方法。这是一种与问卷调查相似的研究方法。

5.个案研究法

6.比较研究法

7.经验总结研究法

本课题的基本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同时辅之以其它的研究方法。分解课题,确定每人的研究任务,分工合作

六、研究的初步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081月——20093月)理论研究阶段

本阶段的研究任务是:

1.搜集相关理论性文献,通过文献阅读、组内讨论、请教专家等活动开展理论研究。

2.研究并设计出合作性学习的若干模式,从理论性角度开展可行性研究。

第二阶段(20093月——20103月)实验研究阶段

本阶段的研究任务是:

1.对上一阶段确定的模式开展实验性研究,做好课堂小记和课后反思的积累。

2.回归理论,调整模式,重新开展实验性研究。

3.学期结束前进行问卷调查和师生座谈,并整理出相关材料,写出心得体会。

第三阶段(20103月——20113月):实验总结阶段。

1.分类整理素材(课堂小记、课后反思、教学设计等)编著《课堂“合作性学习”教学设计案例集》,写出相关的小论文。

2.将理论研究结果与实验研究成果加以整合。

3.撰写课题研究总报告(论文:《课堂合作学习模式及实效性评估方法》)及结题报告。

七、预期成果

形成下列研究的最终成果:

1.课题研究总报告;

2.各科每学年分别整理出三篇教学设计、三篇案例分析,小组总计54篇;编著成书。

3. 刻录与教学设计相对应的课堂录像光盘及教学课件。

八、课题的组织

本课题组由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牵头,学校教研室主管,研究小组组长负责。参与与实施研究的成员都是我校的教师骨干,他们既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又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均能熟练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教学研究的素质和经验,且对此研究项目有积极性。

课题的组织分工



陈微

课题组长,统筹安排,归纳整合资料,并负责地理课堂教学合作学习实践

田建军

组员,查资料,并负责政治课堂教学合作学习实践

支艳莉

组员,查资料,问卷调查,并负责历史课堂教学合作学习实践

钉钉高效办公
中国知网
视频在线
档案工作
图书资源中心
返回顶部